日食是什么?日食也叫日蚀,是月球移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,三者正好在一条直线上,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,月球后面的黑影正好落在地球上,这时就会出现日食现象。一般出现日食的时间都很短,能在地球上看到日食的地方也很有限,这是因为月球较小,其本影也较小,因此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,时间也不长。
这一现象在民间被传说称为天狗食日。日食通常发生在朔日,也就是农历初一。日食分为日偏食、日全食、日环食、全环食。观察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,否则会导致短暂失明,严重时甚至永久失明。日食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文现象。出现的频率不高。我们很少能看到,每一种都足够震惊。
月亮在农历的每月初一(即朔日)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,所以日食一定会发生在朔日,但并非每逢朔日都会发生日食,因为月球轨道面和地球轨道面之间有5°左右的夹角,所以在大多数朔日,月亮虽然在太阳和地球之间,但是这三个天体并不是一条直线。
日全食之所以受到重视,主要是因为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很大,因为月球会让原本刺眼的太阳暗下来,让原本难以观察的日冕层显露出来。在科学史上,有很多重要的天文学和物理发现,都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来做的。
以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为例,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。1915年,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广义相对论,它在当时看来极为难以理解,也极为难以置信,这一理论预言光线会在巨大的引力场中转弯。
人类能接触到的最强的引力场是太阳,但太阳本身发出强烈的光,远处的微弱星光通过太阳附近时是否转弯,完全看不见。但是,如果发生日食,遮挡太阳的光线,就能测量出光线到底有没有转弯,转弯了多少。
这次机会出现在1919年,但是日全食带在南大西洋上,观测距离很远,也很艰难。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,带着一支热情、好奇的观察队出发。观察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非常一致,使得相对论从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。
我们国家曾经发生过两次日全食,一次是在1980年,只有中缅边境云南瑞丽地区可见;另一次是在1997年春节后,在中俄边境,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可见。后一种观模之大,令人难以置信,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,将平时人迹罕至的北疆小镇挤得比过年还热闹,因为人数大大超过了小镇的接待能力,人们只能在火车和汽车上宿营。
有人说,当时漠河还是冬天,白天气温在零下25℃左右,晚上可以达到零下40℃,滴水成冰,人们甚至找不到洗脸漱口的水。不过,观察者并不后悔,都把亲眼看到日全食,当作生活中难得的珍贵记忆。
日全食这类天文现象,其实和人们的日常生活、吃喝拉撒,的确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。但它代表着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,代表着一种对自然的极度热爱,代表着一种对支配一切事物的自然铁律的永恒好奇与敬畏,它激励着全人类继续向宇宙探索的前进。
发表评论